生态系统理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7:02:4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112页(692字)

心理发展环境理论。

美国康奈尔大学布朗芬布伦纳(1979,1989)提出。该理论认为,环境是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四个由近及远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有层次序列的系统。

(1)微观系统,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的发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一些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模式。

这个系统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并且具有某种物质和物理特性,还包括具有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的其他人。

家庭、学校、同伴、工作场所等都是个体经历的微观的环境系统。(2)中间系统,指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的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

如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学校与工作单位的联系,等等。中间系统是微观系统的系统。

(3)外部系统,指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这些环境中,至少有一个不包括发展中的个体在内,但是其中发生的事件都会对微观系统之间的作用过程产生影响。如父母的工作环境会影响他们在家中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父母的抚养质量。儿童并不直接参与父母的工作环境,但却受到它的间接影响。

(4)宏观系统,包括特定的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泛的社会背景模式。如社会阶层、种族或地区、特定历史进程中的群体、时代或生活风格等。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就是一种宏观系统,它通过对其子系统的影响逐层波及到儿童身上,如可以通过学校来传递。这些系统层层相套并纠缠在一起,对儿童的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构成了儿童成长的生态背景。该理论深受维列鲁学派社会历史文化观的影响,强调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参数,环境有很多相互关联的层次,常被认为是关于环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最深入的分析。

上一篇:生髓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