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缓犯心理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8:10:0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195页(339字)
在中国,指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的心理特征。
主要围绕生与死展开,求生的强烈欲望与对死亡的恐惧是制约其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1)庆幸。
原有的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心理有所缓解,为保留生命而喜出望外。(2)求生。
求生存、避免执行死刑是死缓犯在缓刑期间行为的主导动机。在求生欲望的支配下,罪犯一般都能发挥最大的自我心理控制潜能,表现出对监狱管教干警的服从,较好地遵守狱规。有的还能主动检举、揭发,争取立功,以彻底摆脱死刑的威胁。(3)悔罪赎罪。对自己所犯罪行给被害人及其亲属和自己的亲属造成的损失和痛苦产生罪责感、内疚感和赎罪心理。(4)脱逃。
在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抗改造心理的支配下,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借机脱逃
上一篇:死地则战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