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后效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23:0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66页(338字)

注视一个图形一定时间对随后感知其他图形的影响。

维尔霍夫1925年首先发现,后J.J.吉布森、苛勒和瓦尔拉赫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形式有曲线后效、图形位移后效、倾斜后效等形式。如注视一条垂直略弯的线条5分钟~10分钟后,看起来它就不那么弯;随后在同一位置看一条直线时,觉得它向原来弯曲的那条线的相反方向弯曲。

原有曲线在察看时失去的弯曲度(即适应现象)与随后被察看的直线显现出的方向相反的弯曲度(即负后效现象)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即曲线后效)。

后效在开始时很强,随着时间的进程会逐渐消失。餍足理论认为,长时间注视第一个图形便在视皮层形成一个电场高度饱和的区域,当在同一位置注视第二个图形时,输入的信息便被迫绕过高度饱和区,产生图形后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