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动力学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27: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68页(519字)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20世纪30年代后期倡导的一种研究社会团体对个体的影响及维系团体功能的理论和方法。

1939年,勒温在《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提出研究团体动力等问题。勒温依据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和场论思想,认为团体并非由各个个体的特征集合而成,而是由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各个个体不具有的动力特性。

该理论注重联系实际,主张采用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开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包括社会风气的改革、领导者的培养及由种族、宗教或其他社会隔阂引起的紧张问题,以及团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团体与个体的互动、团体社会氛围、团体凝聚力、团体决策过程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勒温及其弟子依据这一理论进行一系列有关军事及工业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得成果。

20世纪60年代渐趋低潮。80年代由费斯廷格领衔的一些团体动力学家撰写专着《社会心理学的回顾》,其中大部分学者曾参与撰写卡特赖特和赞德主编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与研究》(1968)。他们重新发现勒温心理学的潜能。该理论改变传统心理学只重研究个体不重研究团体的局面,开辟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推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