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33:2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73页(625字)
【生卒】:1886—1959
【介绍】: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目的行为主义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先驱。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西牛顿。1906年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11年获电子化学学士学位。后对哲学感兴趣,入哈佛大学学习,191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5-1918年任美国西北大学讲师。191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教,并开设比较心理学课程。1919年在该校建立老鼠实验室,从事教学与研究达30年。
193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4-1945年在战略服务所服役,复员后仍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曾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倡导目的性行为主义,即以有目的的整体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都是有目的的,都能客观地加以描述,不必诉诸内省或研究有机体是怎样感觉到经验的。行为的最初原因有5种: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训练和年龄。
它们是引起行为的自变量,行为即这些自变量的函数。在这些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中间变量,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
还提出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动物在活动过程中建立一种“符号格式塔模式”,从而达到对整个情景的认知。
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着有《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中译本由李维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战事的内驱力》(1942)、《托尔曼文集》(1951)、《自传》(1952)等。
上一篇:吞咽反射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