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的辨别难题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0:19: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22页(415字)
拉什利实验用语。
用来证明有关辨别学习的非连续累加理论。先训练老鼠跑Y迷津。阳性刺激是迷津一臂入口处有一个小障碍物,暗示该臂有食物。食物有时在亮的一侧,有时在暗的一侧;有时在左臂,有时在右臂。
观察发现,老鼠每次选择都与这几个维度有关。如在一个试验日里,老鼠总是对位置反应,即跑向左臂,然后又对亮度反应,总是跑向亮的一侧,最后才对障碍物反应,跑向有障碍物的一侧,而不管障碍物是否在亮的一侧或左侧。在另一实验中,他们使老鼠处于不可解决的辨别境地,即强化是随机的,任何刺激与强化的联系均无规律。即便如此,老鼠的反应也是有规则的,起初针对一种刺激,然后针对另一种刺激。
两种实验结果都与非连续累加理论的预测一致,即在辨别学习时,动物每次只关注一个刺激或维度,其行为是从一种有目的指向的方式转换到另一种,直到问题解决。
这个过程是非连续累加的过程,是全或无的过程。
参见“辨别的非连续累加性理论”。
上一篇:无结构治疗小组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