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01:5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23页(455字)

关于心理与人的本性关系的概念。

主要有三种见解:(1)性统一心。即人的心理现象从属于性。《荀子·正名》:“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情与欲都是性的表现。

东汉荀悦说:“凡情、意、心、志者,皆性动之别名也。”(《申鉴·杂言下》)《关尹子》:“情生于心,心生于性”。(2)心统一性。即性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从属于心。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认为作为人之本性的仁义礼智,都蕴含在人的心中。

张载曾提出“心统性情”的命题。朱熹进一步阐发道:“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盖心未动则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朱子语类》卷五)(3)心与性一。即心与性统一于理或气。

陆王心学认为:“心即性,性即理。”王夫之云:“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读四书大全说》)黄宗羲也认为:“在天为气者,在人为心;在天为理者,在人为性。理气如是,则心性亦如是,决无异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