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真八角亭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云南行》第136页(971字)

景真八角亭在勐海县城西14公里景真山上,距景洪67公里,因呈八角状而得名。八角亭是傣族佛教徒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摹仿帽子的形状修造的。

景真八角亭是景真地区中心佛寺“瓦拉扎堆”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傣文史书《博岗》记载,它是由第三届最高僧侣“添蚌叫”于傣历1063年,即康熙40年(公元1707年)主持修建的,至今已有290多年的历史,修建中得到“贺勐缅”(即内地汉人)的帮助,是傣汉两个民族共同劳动的艺术结晶。

现塔为1981年重修,仍保持原建风格特征。由亭座、亭身、亭刹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十六角形,砖木结构。亭座高约2.5米,砖砌折角亚字形须弥座。亭身高15.42米,宽8.6米,有12面砖墙,开4门,有32个折角。墙内外抹红色泥皮,镶嵌彩色玻璃,以金银粉印出各种动物、花卉、人物图案,光彩夺目。亭顶高约8米,呈锥形,木结构,在八个方向建成八组十层悬山式小屋面群,逐层收缩,如鳞覆盖,上端收聚于直径1.7米、刻有网洞的金属圆盘下。各层屋脊上有小金塔、禽兽和火焰状玻璃脊饰,檐下系有铜铃。亭刹金属杆高4米,分层装饰花卉图案银片。造型奇特,结构玲珑精巧,如千瓣莲花,光彩夺目,华丽异常,清风吹来,网哨、风铃音响十分悦耳,为我国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八角亭在傣语中称“窝苏”,是当地小乘佛教的议事厅,傣历每月十五和三十两天,景真地区的佛爷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及商议、处理教内重大事务,同时也是和尚晋升为佛爷的场所。在八角亭南面,勐海到澜沧公路上的流沙河桥,是傣族着名悲剧《葫芦信》景真竹桥的旧址,王子召罕拉和公主南慕罕的坟墓就在附近。亭的西面是微波荡漾的景真湖,传说这是孔雀公主南木诺娜七姐妹常来洗澡的地方,王子召树屯在这里遇见孔雀公主,两人一见倾心,从此相互爱慕。景真八角亭以它婀娜的姿态,屹立在流沙河畔,四周傣寨相连,碧野平坦,茶园翠绿,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它是西双版纳自治州的游览胜地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