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障碍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03:3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24页(418字)

心理障碍的一种。

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引起。按其性质,可分为精神病性心因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心因性障碍两大类。前者即反应性精神病,仅占该障碍的少部分;后者为大多数,有事过境迁,障碍便随之消失的特点。按其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心因性障碍、慢性心因性障碍和感应性心因性障碍三大类。

急性心因性障碍多见于突发性重大精神创伤之后,患者可陷入意识朦胧、木僵呆滞、麻木茫然状态,少数人会有行为幼稚,甚至假性痴呆表现。慢性心因性障碍是在负性刺激长期而持续的作用下产生的境遇性反应,患者反复出现与刺激情境有关的情感体验,易感情用事,心境低沉,有时可有同心因性刺激相关的幻觉与妄想。

感应性心因性障碍是因周围人的影响而产生,出现障碍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地位或威望,而受感应者多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和易受暗示者,可表现为躯体不适、心身症状、异常情绪或幻觉等。治疗应坚持心理治疗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一般预后均较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