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皮质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06:1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28页(622字)

动物进化到较高级阶段才出现的皮层。

从高等爬行类动物端脑顶壁内开始出现。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正式确立并获得极大发展。

占据哺乳动物大脑表面的绝大部分,占人的大脑半球表面的90%。其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按细胞形态,主要有锥体细胞、星形或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三大类。

在尼氏染色切片上看,细胞构筑有6层:(1)分子层,从软膜面到其下面的白质,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2)外颗粒层,主要由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型锥体细胞构成;(3)外锥体细胞层,较厚,由许多中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4)内颗粒层,细胞密集,多数是星形细胞;(5)内锥体细胞层,主要由中型和大型锥体细胞组成;(6)多形细胞层,以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1层~4层主要接受传入冲动。

从丘脑来的特异性传入纤维主要进入内颗粒层,与星形细胞形成突触,星形细胞的轴突又与其他细胞建立广泛联系,从而对传入皮质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作出反应。起自大脑半球同侧或对侧的联络或连合传入纤维进入皮质各层,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传出纤维至皮质下结构的投射纤维起自颗粒下层,组成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皮质桥束等,下行至脊髓和脑干等处。第2层、3层、4层主要与各层细胞相互联系,构成复杂的神经微环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贮存。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可能与其复杂的微环路有密切关系。6层结构因不同脑区而有差异,不仅有厚度差别,且有密度、大小和种类差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