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图式理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35: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59页(318字)

性别化理论。

C.丁和哈文森1981年提出。源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男女两性性别化是他们形成一套性别图式(即一套系统化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和期望)的结果。这套性别图式分为两种“组内和组外”的图式(如汽车是男孩玩的;女孩会哭,男孩不能哭)与自身性别的图式(即个体会表现出与性别相符的行为和扮演性别角色的详细计划)。

这两种性别图式影响个体注意、精细加工和记忆的信息种类。性别图式形成后,个体便对学习或记忆与他们自身性别相符合的物体和活动感兴趣。

实验证明,儿童在信息加工中与性别图式有关的偏差的确很强烈。该理论强调性别图式对个体性别化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代表性别化研究中的新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