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知之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58:5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78页(387字)

关于通过学习方能获得知识的观点。

与“生而知之”相对。孔子虽在形式上抽象地承认有“生而知之者”,但又具体地肯定“学而知之”的意义。认为他自己就是“好古敏以求之”(《论语·述而》)。

《中庸》也明确提出“好学近乎知”的命题。

荀子·劝学》肯定学习对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积极意义:“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东汉王充《论衡·实知》在讨论学与知的关系时提出:“人材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明清之际王夫之是学知论集大成者,认为世上无不学而知、生而知之的人,即使、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还以人的认识过程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比较说明,如果承认世上有不学而知的人,就无异于承认幼小的动物比普通百姓高明。

人只有通过“穷物理,应事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才能“智力沛发而不衰”(《周易外传·震》)。

上一篇:学记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