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3:26:4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503页(400字)

关于言语不能充分表达思维的观点。

与“言尽意”相对。语出《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王弼强调言语表达与事物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后经历代学者的阐发,人们逐渐认识到言意之间的复杂关系。

言虽是获取意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只起中介作用,而并非意本身。一旦把握了意,言语便失去意义,可以抛开而不顾。

正如王弼所说,“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因此接受者不能按文责实,误言为意,把言语和意义等同起来。语贵含蓄,言也不必尽意。

目的在于导向对意的把握。言如果真尽意,那意的表达就必定受到言的限制。言与意之间,有所不同。

因为言是外显固定的,意是内隐飘忽的;言是散碎组合的,意是完整统一的;言有一定的数量,意是无法计量的。正如刘勰所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文心雕·神思》)。

上一篇:严羽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