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起源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0:20:5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552页(582字)

人类意识的起源和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

从种族发展来看,意识起源问题必须同历史、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研究,也要研究动物,考察意识的萌芽问题。人类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大约一百万年前,由于地球气候变冷,森林减少,人类的祖先被迫从树上转移到地面生活,导致直立行走和手的解放,完成从猿到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直立行走使手的结构和机能发生变化,为制造和使用工具创造了条件;也使与发音有关的器官及其机能发生变化,为进行言语活动提供了条件。劳动是人类意识起源的第一推动力。为进行劳动,就要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制造和使用工具,就要认识工具的一般特点,理解工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工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劳动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活动增多,要求了解当前活动与最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正在形成中的人类,通过劳动产生了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各种关系的认识。

劳动过程中,由于要协调各方之间的行动和交流思想,产生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需要,语言相应发展起来。语言是客观事物抽象和概括的信号,把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认识有效地记载和巩固下来,为人类认识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即为人类进行抽象思维,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劳动和语言的影响下,猿脑逐渐变成人脑,产生了人类意识这种最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