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知觉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59: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39页(390字)

人脑对当前运动物体或自身动作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反映。

在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下实现,其中视觉起重要作用。中国心理学家荆其诚等人1957年研究发现,运动知觉阈限的下限为0.66毫米/秒,上限为605.22米/秒;差别阈限(在200毫米~400毫米/秒之内)约为20%。依赖许多主客观条件,如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等。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要凭借运动知觉正确反映外界环境的变化,准确、及时地作出运动反应,正确控制自身动作和运动器械。错误、模糊的运动知觉会导致运动动作的变形或失败。

各专项运动需要专门化的运动知觉,如球感、水感、器械感等,是保证运动技术质量的关键因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