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的身体干预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00:5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39页(656字)

从生理上改变运动员的焦虑和唤醒水平,使之保持最佳唤醒水平和适宜的肌紧张度干预策略。

包括下面几点。(1)渐进性放松。E.雅各布森于20世纪初提出。基本思想:身体的任何一部分神经过敏或紧张都不可能使肌肉完全放松;不随意肌的神经过敏或紧张可通过有关骨骼肌的放松而减少。

训练时,要求练习者躺在床上,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或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手和腿不可交叉),系统地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使16块肌肉群渐进性紧张和放松,动作必须是缓慢的和无动机的。每天坚持练习15分钟,若干月后可做到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引起放松反应,达到减少状态焦虑、降低生理唤醒水平和肌紧张度的效果。(2)自生训练。德国生理学家J.H.舒尔茨首创。与渐进性放松类似,但更强调身体各部分的感觉,而不强调某块肌肉的放松。(3)生物反馈的放松训练,亦称“内脏学习”、“自主神经学习”。利用现代电子仪器(如肌电仪、皮电仪、皮温仪、心率仪或血压仪等),将生物机体的生理过程正在变动的信息适时提供或反馈给运动员,使其有意识地学会调节自身的心身机能。经长时间定期训练,可消除运动员的过度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唤醒水平。

(4)超觉冥思,亦称“冥想训练”。是一种用宗教的和神秘的暗示语进行沉思的心理技能。

引起的放松反应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动作的敏捷性、速度、耐力、快速反应和身心协调性,但对提高精细的运动技能无效。对运动员的身体干预应区别对待,以免使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调整得过低,影响运动成绩。参见“自生训练”、“超觉冥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