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心理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16:4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53页(385字)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1)利己贪婪心理和强烈的钱财占有欲。(2)自以为手段高明,自我估价过高,认识活动有较大的灵活性,富于想象与联想,并具备某些方面的知识经验。(3)熟悉并掌握社会各阶层人的心态,利用某些人的社会心理弱点进行诈骗,诱人上当。(4)伪装、狡诈。

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应变性、应急性上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与言行,使受害人“自愿”就范。(5)犯罪过程中无明显强烈的情绪表现,意志努力亦不显着,其意志活动主要表现为克服自身伪装的缺陷。因长期作案,形成一套熟练、习惯的方法。(6)给人的初步印象一般是活跃、善交际、待人和气、乐于助人,其人格具有典型的冒险性。应变能力、模仿能力、交际能力及一般智能都较强,能有效地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