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群因素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3:15:1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703页(526字)

一种智力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20世纪20年代提出。他曾用由56个分测验构成的一组测验对200多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然后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发现智力由7种因素组成。

他把这7种因素称为7种基本心理能力:(1)言语理解(V):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2)语词流畅(W):迅速选择同义词近义词的能力;(3)计算(N):正确而迅速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S):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M):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P):迅速而正确地抓住细节和分辨异同的能力;(7)推理(R):从特殊事例中发现抽象规则的能力。

最初他认为这7种基本能力在功能上彼此独立,但后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显着的相关。

如N与W的相关系数为0.47,与R的相关系数为0.54;V与R的相关系数为0.55,与W的相关系数为0.51;R与W的相关系数为0.48,与M的相关系数为0.39。这些结果似乎说明在基本能力之外还存在着一般因素。于是,瑟斯顿修改了关于各因素之间独立性的看法,提出了二阶因素的概念,并认为斯皮尔曼的G因素可能就是这种二阶因素,从而使其理论演变成了“一般因素-群因素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