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理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28:3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819页(583字)

激励理论的一种。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阿特福1970年基于斯洛、赫兹伯格的需要理论提出。该理论谋求确定“组织背景中人的需要”,系统阐述了一个需要类型的新模式,认为人主要有E、R、G三类需要:(1)生存需要(needofexistence),指全部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如吃、住、睡等。

组织中的报酬、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基本要求等,也可包括在生存需要中。(2)关系性需要(needofrelation),包括在工作场所中人际关系方面的一切需要。这类需要类似马斯洛需要层次中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或社会需要,以及部分尊重需要。(3)成长需要(needofgrowth),即那些涉及一个人努力以求工作上有创造性的或个人的成长方面的一切需要。

与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理论的不同点:(1)需要层次论是基于“满足-前进”的逻辑,即个体的较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后,才向更高层次需要前进。ERG理论不仅是“满足-前进”逻辑,还包含有“受挫-倒退”逻辑。

“受挫-倒退”表示在高层次需要没有相应满足或受挫折情况下,需要的重点也可能会转向较低层次。(2)不认为在激发高层次需要之前,一定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一个人的背景和相互的环境有时会使关系性需要处于更优先的地位。(3)不认为“剥夺”是激发需要的唯一手段。

(4)认为一个人可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需要。

上一篇:D系数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