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尔海姆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8:35:4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0页(720字)

【生卒】:1903—1989

【介绍】:

奥地利裔美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心理学家。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并在那里开始其精神分析医生的生涯。1938年于维也纳大学获心理学和哲学博士学位。

对儿童孤独症的心理障碍尤感兴趣,曾在家长期照料一患孤独症的女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1938-1939年被囚于达豪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4-1978年赴美国,管理芝加哥大学的直演学校(实为行为矫正学校),与全体工作人员在这一为儿童设计的特殊环境中研究性质不同的情绪障碍。他设想,人类既然能建立集中营来摧毁人们的人格,就应该有能力创造某种环境,通过培养,使被毁坏的人格得以复苏。

他的研究活动集中于儿童孤独症的探索。认为孤独症是在儿童早期与社会环境、与父母或养育者相互作用不正常,未能形成自主感的结果。

婴儿在吃奶时的满足和感觉不适时的啼哭即是自主感的最早表现。2岁婴儿努力学习走路,探索或力求独立地做某件事情,则是自主感更明确的表现。当自主感发展不顺利时,就会导致孤独感。患孤独症的儿童常常感到,他们企图对周围人产生影响,但遇到的只是冷漠、焦虑或报复,于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努力。

他们像集中营里的囚徒一样,害怕自己的独立性举动会招致惩罚和死亡,因此索性什么事都不做,或者把动作限制在自己所能控制的狭小世界中(如不停地转动一个烟灰缸,而不问房间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把自己与周围世界完全隔绝开来。在直演学校里,采用爱、护理和保护、培养自主性的方法,成功地治愈了许多儿童的孤独症,成功率达到80%。

有关论述辑为《空虚的堡垒》(1967)一书。还着有《梦幻的儿童》、《被启示的心灵》、《爱得不够》、《与母亲们的对话》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