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的非连续理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01: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5页(397字)

解释动物辨别学习的理论。

与“辨别的连续理论”相对。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提出。他认为,在辨别学习时,动物每次只关注一个单一的刺激或维度,如颜色、形状、位置等。

动物对一个刺激作出反应时,已知道了(也许是错误的)这个特定刺激的某些方面,但没有立刻学会对这组刺激的个别成分作有区别的反应。对一种维度的这种有选择的注意是假设性的,因为在辨别学习过程中,大或其他动物的行为是从一种有规则、有目的指向的方式转换到另外一种方式,直到辨别问题解决。每种反应有规则的性质都类似动物对该辨别问题作了正确解决的假设,如假定刺激的形状是相关因素,就总是选择它。因此,它不是屡次对正确的维度作出反应,就是屡次对一些其他无关的维度作出反应。只有在开始试着去检查正确的维度时,它才突然间从错误的反应转换成正确的反应。

因此他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连续累加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或无的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