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遗传因素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23: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6页(316字)

一译“遗传负因”。

通过遗传获得的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生理素质。研究精神疾病和犯罪与遗传关系的重要概念。

分两类:(1)直接不良遗传因素,即由父母遗传获得的不良因素;(2)间接不良遗传因素,即由祖父母、曾祖父母遗传获得的不良因素。通常认为,遗传血亲中的不良因素会导致精神病、人格障碍、智力低下、聋哑、非正常死亡、犯罪、自杀、神经症等。

研究表明,惯犯比普通犯罪人携带更多的不良遗传因素。早期犯罪人类学研究者认为,犯罪本身可以遗传。后为晚近的研究所否定,认为犯罪本身不可能遗传,但某些有助于犯罪产生的素质特征则可遗传,父母或祖父母等的某种精神、体质特征(素质)会遗传给子孙,使其容易进行犯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