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心理学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54: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119页(493字)

①常人拥有的心理常识,普通人对自身的心理、他人的心理及二者间相互关联的朴素的理解。

来自常人的心理生活经验,并通过日常交往得以传递和流行。提供有关人的心理行为的观念,成为社会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习俗中的人,都会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掌握和运用心理学常识,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必要的推测解释,并试图影响和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使常人有可能进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生活,达成彼此间的心理沟通。

特定的社会文化有其特定的常识心理学,并体现在文化习俗中,有时亦称“民俗心理学”。参见“民俗心理学”。

②18世纪苏格兰学派的T.里德反对不可知论的一条理论原则。他撰写《根据常识原则,探究人的心灵》(1764)反对休谟的不可知论。

认为多少年代和民族,有学问的和没有学问的人所承认的“常识”都否认休谟假设的前提。故有“常识心理学”或“常识学派”之称。

T.里德提出,闻到香是内心的感觉,闻到玫瑰花香是玫瑰花这一外在实物与内心香的感觉统一为知觉。T.里德在历史上首次将感觉与知觉区分开,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作出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