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0:56:5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171页(507字)

哲学流派。

把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并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等。

主要观点:(1)人是个体存在的人,是在追求着和感受着的个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2)强调个人的绝对重要性,存在的个人首先是无限关怀其本身、其命运和人生价值。(3)每个人都有独立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都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每个人的选择都受到所处的具体的和历史的条件的制约,个人选择的价值目标都从某一角度反映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主义的产生至少是对以下两种观点的批判:(1)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西方理性主义的批判。

认为理性主义把人抽象化、逻辑化、客观化了,而实际上人应该是具体的、经验的、主观的。(2)对哲学传统中主观客观二分论的批判。

认为人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把自我分裂成主体我和客体我。对人的探索应把握人的整体的存在和整体的经验。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主观经验,注重人的自由意志、自由行动和自由选择,强调人必须对自己的行动和选择负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