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理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28: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258页(433字)

认为犯罪行为是由缺乏遏制(控制)而引起的一种犯罪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犯罪学家雷克利斯。该理论以人本来就会犯罪的假设为前提。他在1961年的一篇论文及以后出版的《犯罪问题》中提出,犯罪是个体内在的控制能力和存在于社会中的外部控制因素缺乏的结果,亦即缺乏内部和外部两类遏制因素的结果。

(1)内部遏制因素包括:个体的自我控制,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超我,高度的挫折耐受力和责任感,积极的目标定向,寻求代偿性满足的能力,降低自己紧张和压力的能力,对分心的抵制能力等。内部遏制因素是社会化的产物,能使个体抵制外部拉力和外部压力,避免犯罪。(2)外部遏制因素包括:道德价值观,明确的社会角色、规范与责任,有效的监督与训练,发泄精力的渠道,提供被接受、认同和依属感的机会,健全的家庭,有效的家庭管理,社会群体对积极成就的期待与支持等。

当内部和外部遏制力量均较强时,个体就不会犯罪;当内部和外部遏制力量都较弱或缺乏时,个体就会犯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