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机制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3:30:5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15页(596字)

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机理和规律。

是以内外化机制为主,包括防御机制在内的多种机制的综合运作系统:(1)内外化机制。此为犯罪心理机制中最主要的机制。从吸收外界消极因素到犯罪心理形成,称内化机制;由犯罪心理发动犯罪行为,称外化机制。两者互相衔接、渗透,相互作用。

内化过程中包含若干消极行为活动,实际是不良个性倾向的外化;外化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对犯罪心理的又一次内化。(2)刺激一反应与反馈机制。从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与情境诱因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存在外在不良情境因素、主体不良心理因素与各种违法行为活动因素三种基本变量的相互作用,而违法行为的实施又成为反馈刺激作用于犯罪人头脑,强化(或弱化)了犯罪心理。(3)量变质变机制。

犯罪心理在品德发展、法律意识、需求结构、动机体系、自我意识等综合品格方面与守法心理存在质的区别。

犯罪心理形成过程中的量变主要表现在主体犯罪前品德缺陷的加深;萌发和产生犯意是质变的标志。

(4)防御机制。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一种被称为防御机制的自我适应和自我保护方式。

当受到挫折进行自我防御时,有些人出于解除焦虑、恢复心理平衡、维护自尊、缓解痛苦的需要,不惜采取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手段,实施危害行为,以致犯罪。研究犯罪心理机制的目的在于阻断这种机制,做好犯罪预防,并根据所揭示的规律,做好对犯罪人的心理矫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