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耐力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02: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95页(490字)
人体对环境高温的耐受性。
一般分为皮肤高温耐力和全身性高温耐力。当热辐射或热传导等因素使皮肤温度上升到一定限度时,皮肤会产生痛觉。
若温度继续上升,痛觉加强,直至人不可忍受,甚至皮肤被灼伤。表1表明人体某些部位接触高温的痛阈。
表2表明前臂皮肤的热辐射可耐痛阈。环境温度高会引起人全身性不舒适反应,甚至会引发热痉挛或热虚脱。
全身性高温耐力可用人主观评价为不可忍受的环境高温来测量,这称为高温主诉可耐限。它与穿衣、劳动负荷、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全身性高温生理耐力可用体热存贮量、深部体温等指标测量。对平均大小的男人,80千卡的体热存贮是平均自愿耐受限度。深部体温上升到41℃以上时,将引起不适宜的血管收缩,发汗停止,并有死亡危险。高温环境中人过度的汗液蒸发会造成体内失水。
当失水量达到体重10%~15%时,会使人丧失劳动力;达到20%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表1 人体某些部位皮肤接触高温的痛阈
表2 前臂皮肤热辐射可耐痛阈(灼热可耐限)
上一篇:高速行车心理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