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09页(729字)
阿德勒心理学的专称。
侧重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神经症的成因与防治的心理学体系。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阿德勒1911年创立。主要论点:(1)强调个体的统一性,认为个人及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在理解整体之后才可能了解部分。(2)统一的人格和各种精神活动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即追求优越。
自卑感是人类普遍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它驱动个人追求优越。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从自卑到优越和完善是人类普遍的基本活动动力。
自卑感促使个人产生对它的反抗——补偿作用,这是推动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直接指向个体真实的和想象的自卑。补偿作用是否正确运用,决定人格能否正常发展。适度的自卑感会转变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沉重的自卑感会转变为自卑情结,成为个人成长的障碍和破坏力量,导致神经症。(3)强调个体的独特性,认为个人在追求优越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生活风格,并能按照自己的生活风格塑造自己的命运和人格。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所有重要的生活问题都是社会性的,只有将个体置于社会背景中才能正确理解个体。社会兴趣是人生而固有的潜能,体现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对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个体心理学在心理诊断和治疗方面重视分析患者的家庭情境和童年早期的回忆,鼓励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兴趣的发展。该理论体系重视社会环境、家庭情境、教育方式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比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更接近现实,是第一个沿社会心理学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其理论和原则不仅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奠定思想基础,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对西方教育工作和儿童临床指导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