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域模型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16:5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60页(561字)

模式识别特征分析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塞尔弗里奇1959年提出。最初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后来用于解释人对模式的识别。

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上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认知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实现对模式的识别。每个层次上的“鬼”实际上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机制。如林德赛和D.A.诺曼利用该模型来说明英语字母的识别过程时,将组成字母的线段的几何特征定义为七种: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直角、锐角、连续曲线、非连续曲线。模式识别的第一个层次是映象鬼,其功能是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然后由第二个层次上的特征鬼进行分析,分解出各种特征,如将字母按上述七种特征进行分解。分解过程中,每一种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然后,每个特征鬼就输入刺激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及其数量进行报告。第三层次上是认知鬼,每个认知鬼负责一个模式。

它们时刻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从中寻找各自模式的有关特征,并发出喊声。发现的特征越多,喊声越大。第四层次上的决策鬼就根据认知鬼叫声的大小,选择最大者负责的模式作为识别的结果。鬼域模型是一个比较完整有较大影响的特征分析模型,强调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及局部并行、整体串行的信息加工方式。

上一篇:诡道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