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3:07: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506页(483字)

机体因环境刺激而出现的生理性激活状态。

林德斯勒等生理学家1951年提出。环境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后,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进入延脑,然后沿两条通路行进:一是特异性神经通路,即沿延髓背侧,经中脑间脑而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引起特定反应;二是非特异性神经通路,即沿着延髓腹侧,贯穿延髓、中脑、间脑的脑干网状结构,弥漫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引起皮层下所经部位及皮层兴奋。有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三种表现形式。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

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保持觉醒具有重要作用,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其水平须适宜,超越或低于某个限度,会对个体产生消极作用,不利于个体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

研究者十分重视其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它是情绪产生及兴奋的原因。鲁滕伯格1963年提出网状结构发放系统和边缘系统这两个情绪唤醒系统。前者保持有机体的唤醒状态并组织其反应,后者主要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支配探究反射、进食、攻击、逃避行为等。这两个唤醒系统互相抑制,互相关联。

上一篇:幻肢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