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犯罪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34:0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37页(340字)

研究精神疾病与犯罪关系的理论。

认为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造成危害。从司法实践看,在重性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颅脑损伤和流行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酒精中毒与药物依赖、短暂性精神障碍等,都极易导致危害社会的行为。就神经官能症而言,与癔症相关的各种精神症状易导致危害社会的行为;就精神发育迟滞而言,智能低下程度较轻者,如痴愚患者,易发生盗窃、纵火、性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就变态人格而言,偏执型、悖德型等变态人格者更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且有屡犯倾向,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就性变态而言,露阴癖、窥淫癖、恋童癖、恋物癖等,易引起违法犯罪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