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47:5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71页(758字)

【生卒】:1724—1804

【介绍】:

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近代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代表,“批判的”认识心理学的建立者。

生于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1740年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哲学,1746年毕业后任家庭教师。

1755年于哥尼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取得该校编外讲师资格,1770年任教授,1786年任校长,1797年退休。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构建二元论的哲学体系。认为统一的客观世界可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个不同的世界,二者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从而陷入不可知论。其心理学思想与成就:(1)坚持知、情、意三分法,是近代欧洲心理活动三分法的主要代表。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感情和欲望(意志)三种基本官能,并认为它们各自独立存在。(2)创建认识心理学。

试图将先验图式与后天经验统合,揭示人的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认识形式的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3)提出统觉原理。认为统觉是人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即“自我意识”或“我思”。把统觉分为经验统觉和先验统觉两种。

其统觉原理对冯特有直接影响。(4)以模糊观念表征无意识。

认为无意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半个世界”,是思想的“助产士”和创造性的开端。

批判经验主义与联想主义的强调心理的主动性和统觉的整合功能,主张知觉的先验图式,肯定无意识的价值,影响其后西方心理学派,尤其是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着有《对于优美和崇高的感情的观察》(1764)、《纯粹理性批判》(1781,中译本由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出版)、《实践理性批判》(1788,中译本由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1790年,中译本由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实用人类学》(1798)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