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治疗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49:1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71页(597字)
对残疾人进行的心理治疗。
目标在于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促进其人格的成长。一般根据健全人致残后心理上所历经的几个调整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D.W.克鲁格认为,致残后的心理变化分为以下阶段:(1)震惊阶段。受伤致残后即刻发生的心理反应阶段,对突然和巨大的打击还未来得及整合,表现为情感上的麻木。
(2)否定阶段。患者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对可能终生残疾这个残酷的现实加以否定,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以免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痛苦。
(3)抑郁反应阶段。一旦认识到自己将终生残疾,患者立即产生抑郁反应,甚至出现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
(4)对抗独立阶段。患者出现依赖心理,不积极参加康复训练,不愿出院,怕面对社会。
(5)适应阶段。患者开始在认知上、情感上和行为上采取一定的应付策略,以适应残疾。
具体治疗方法:(1)震惊阶段以支持疗法为主,及时来到患者身边,给予温暖和支持;(2)否定阶段仍以支持疗法为主,慎重而恰当地告知患者预后,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可能终生残疾而出现自杀行为;(3)抑郁反应阶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巧妙运用“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御机制,让患者看到希望,能用自己尚存的特长,补偿残疾的不足;(4)对抗独立阶段,把生活自理、独立和自强的精神贯穿到患者的生活和康复训练中;(5)适应阶段,帮助患者学会自我生活管理,并学习谋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