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里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6:49:3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40页(970字)

【生卒】:1893—1988

【介绍】:

一译“默瑞”。

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生于美国纽约。191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

191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外科医生,研究胚胎学。

后赴英国剑桥大学专攻生物化学,1927年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学习期间,因受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说的影响,毕业后弃医转向人格心理学研究。

1927年回国后任哈佛大学讲师。翌年起约15年间,任哈佛大学心理诊所副教授兼指导。是波士顿精神分析学会创建人之一,1935年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43年参加军事医学特别部队,专事特种组织人员的评定工作。1947年重返哈佛大学社会关系系任教,1950年任临床心理学教授,1962年成为名誉教授。主要学术观点和成就:(1)1938年创立人格学。

主张用“人格学”取代过于“笨拙和重复”的“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学是整理和汇集人从胚胎直至死亡的复杂现象的长期过程中所有重要事实的学问(人格学与人格心理学大体雷同,区别在于人格学是一种具有机体论和整体论特色的人格理论)。把人格归结为有目的的、动态的、连续的活动模式,并贯穿人的一生发展。(2)提出需要论。把需要规定为具有定向目的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反应的脑区力量的构造物。

从所占地位、表现层面、形成状态、产生条件与活动后效等五个维度划分需要的类型,提出人类共有28种心理需要(不包括12种生理需要)。阐述人格动力结构规律,并对需要与紧张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反对消极的紧张减弱论,主张需要-压力论。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评定方法研究人格,包括多学科的方法和专门的研究技术,设计主题统觉测验(TAT)。其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引发心理学家的众多实证研究,促进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供理论支持。

其研究还涉及众多特殊领域,如千里眼、科学与宗教的分界、紧急全球性问题等。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年获美国人格评估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

着有《人格的探索》(1938,1962)、《主题统觉测验手册》(1943)、《情操的临床研究》(1945)、《自然界、社会与文化中的人格》(1953)、《紧张人际争论之研究》(1963)、《心理学新努力》(1981)等。

上一篇:默读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