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波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6:53:3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51页(560字)

在没有任何明显的外界刺激下,用引导电极放在头皮上,通过脑电图机记录的大脑自发电活动的波形。

通常根据频率和振幅的不同,把正常脑电波分为四种基本波形:(1)α波,频率为8赫兹~13赫兹,振幅为20微伏~100微伏,在枕叶及顶叶后部记录时最为明显。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波幅呈现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规律性变化,呈梭状图式。

当睁眼、思考问题、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消失而出现快波,而当再安静、闭眼时,α波又重新出现。(2)β波,频率为14赫兹~30赫兹,振幅为5微伏~20微伏。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叶出现。当睁眼视物、听到突然声响、思考问题时,在皮质其他部位也出现。

β波出现常代表大脑皮质的兴奋。(3)θ波,频率为4赫兹~7赫兹,振幅为100微伏~150微伏,当人困倦时可见,一般表示中枢神经系统进入抑制状态。

(4)δ波,频率为1赫兹~3.5赫兹,振幅为20微伏~200微伏,通常成人在清醒状态下没有此波形,只有在睡眠时出现。但在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改变时也可出现。

对脑电波形成的原理尚不清楚。在动物实验中,用微电极对皮质的神经细胞同时作细胞内和细胞外记录,发现脑电波主要由大脑皮质大量的神经细胞同时发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变化而形成。

上一篇:脑磁图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