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言语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6:56:1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57页(362字)

亦称“无声言语”。

言语的一种形式。与“外部言语”相对。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伴随的、不出声的非交际言语。

其特点:(1)可配合和促进思维活动的有效进行。

(2)不发出声音,具有内隐性。但言语运动器官仍在活动,并向大脑发送动觉刺激,执行与外部言语相同的功能。E.雅各布森将电极装在被试的下唇或舌尖上,让被试不出声数数,或计算简单算术题,或默读一首,可记录到发音器官的肌电活动。(3)言语结构不定型,高度简缩,主要是谓语式的,往往不连贯、不完整、不受语法规则的约束,词句的随意性较大。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前者可以外化为后者。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早使用“内部言语”这一术语。他认为,内部言语是由外部言语逐渐压缩和内化而产生的,是个体把内在的思想转化成外显言语的中间环节。

上一篇:内部言语发展 下一篇:内部一致性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