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6:59:4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67页(631字)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用词。

潜能、能力、才能,与“智”对应。“能”本是一种像的猛兽。《国语·晋语八》:“今梦黄能入于寝门。”《说文·能部》:“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由于能兽身体健壮,力量极大,因此便用“能”誉称贤能豪杰之士。指能力的先天基础。

荀子·正名》:“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后一“能”字即是此意。才能、能力。如《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荀子·正名》:“能有所合谓之能。”王夫之云:“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体俟用,则曰‘所’以发‘能’;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尚书引义·诏告无逸》)“能”以“才”(材)为基础。《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能出于材,材不同量。

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既然能产生于才,故称为才能。能又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并发挥出一定的“力”(力量、效力),故又称为能力。刘劭从“人材不同,能各有异”的观点出发,将人的能力、才能划分为八种类型,即:自任之能,立法之能,计策之能,人事之能,行事之能,权奇之能,司察之能,威猛之能。

②R.B.卡特尔提出的人格动机之一。与“外能”相对。表示一种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属根源特质。

具有四方面含义:(1)使个体产生选择性感知,即引导个体注意某事物而忽视其他事物;(2)激起个体对某些事物的情绪反应;(3)指引个体趋向有目的的行为;(4)其结果是完成或达到这些反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