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比较法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06:4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86页(380字)

一译“对偶比较法”。

顺序量表制作方法。德国心理学家J.科恩首先提出。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分别与其他刺激两两配对,一对一对地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对刺激中的某一特征作出比较,并指出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突出地表现出这种特征。若两个刺激同时呈现,为消除空间误差,须做两轮实验,第一轮时若甲刺激在左,乙刺激在右,第二轮时就应使甲刺激在右,乙刺激在左。

若两个刺激继时呈现,第二轮时要使甲刺激后呈现,乙刺激先呈现。每轮实验中,每个刺激都要分别与其他刺激比较一次,若有n个刺激,每轮就要比较n(n-1)/2次,两轮即为n(n-1)次。每一刺激与其他所有刺激比较后,便可得到其强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根据各百分比的大小,可形成一个顺序量表。

还可进一步将百分数转化为Z分数,以确定每个刺激在顺序量表中的准确位置。

该方法较适用于评价、判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