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曲面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20: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20页(693字)

亦称“迁移逆向曲面”。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提出的用于描述刺激因素与反应因素之间关系对迁移性质(正或负)与迁移量影响的一种模型。奥斯古德在对大量的迁移与倒摄现象进行总结、综合的基础上,于1949年提出了由三维构成的一个曲面图(见图),用于说明正负迁移量是刺激条件和所需反应二者相似性变化的函数。图中粗线表明迁移的方向与数量,水平面为零迁移水平面,垂直线表示正迁移(+)与负迁移(-)的量,从左到右(即从RI到RA)表明两课题间的反应相似性的变化,从前到后(即从SI到SN)表明两课题间的刺激相似性的变化。

R1-相同反应 Rs-相似反应 RN-无关反应 RO-相反反应 RA-对抗反应 SI-相同刺激Ss-相似刺激 SN-无关刺激 +—正迁移 ——负迁移 0-零迁移

该图表明:(1)当两课题间的刺激与反应均相同时,产生最大量的正迁移;(2)刺激变化时,两种反应越相似,正迁移量越大;(3)反应变化时,则随两刺激相似性的增加,负迁移量也增大;(4)刺激不变而反应变化时,两种反应相似程度达到一定量以上,产生正迁移;一定量以下,产生负迁移;(5)反应不变,刺激变化时,则随两刺激的相似性的降低,迁移逐渐减弱,但并不干扰新学习,即不产生负迁移。

奥斯古德的迁移曲面表明了在配对联想、机械记忆、感知动作训练等类型的学习中,迁移性质与迁移量依赖两类课题间的刺激与反应的相似性程度。该模型对迁移有一定预测价值,但研究也表明,该模型有其局限性和不适当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