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脱敏训练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49页(732字)
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
针对情绪过分紧张或恐惧、抑郁、焦虑、绝望等阻碍运动训练或临场充分发挥运动技能的情绪障碍进行。可采用人工方法不断重复诱发超强、不适的情绪状态,再运用自身内部的对抗心力来减缓过敏度,直至适宜为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调节:强度调节(多为降强);性质上转化。主要训练方法:(1)系统脱敏法,亦称“满罐法”或“涌进疗法”。以调强为主要机制。主要是对过敏者不断施以过敏源,使之在不断受到内力抵抗的过程中逐渐适应过敏刺激,直至完全脱敏。(2)操作制约法。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原理设计,旨在使过敏反应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最后消除。
(3)情绪对比脱敏法。
即在同一次脱敏训练中采用两种手段,先诱发过敏,再诱发反过敏的良性情绪,使后者超过前者,逐渐实现转变情绪性质的目的。此种对比脱敏由外导的语词引起。(4)心象交替脱敏法。
过敏者闭目放松身心,先在头脑中想象或回忆引起恐惧、紧张的劣性景象,产生过敏反应;再想象或回忆轻松愉快的良性情景,使两种内心景象相互抵消,以削减过敏情绪强度,最终达到脱敏、平衡有序状态。此种交替脱敏的动因为内导自我暗示言语。
(5)临场对比模拟脱敏。
采用类似紧张应激的现场情景,诱发劣性过敏情绪,再采取良性松弛脱敏手段,以良代劣。
(6)实战脱敏。身临其境,经受敏感情绪自发冲击,在重复中自我抵消敏感,亦可主动松弛脱敏。
(7)松弛反馈脱敏。利用机体松弛动作的反馈作用,引起身心能量下降,改变情感基础,达到脱敏效应。
其机理在于以松弛反馈为背景,抵制外界的负性诱发。
(8)理性脱敏。
对一些由微量过敏源引起的情绪过敏,可通过理性作用,晓之以理,导之以情,使个体重新认识过敏源,达到理性认同而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