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文工团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625页(758字)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综合性文艺工作团体之一。1945年底由炮校政治部李伟负责筹建于东北通化市。系由原延安炮兵宣传队的骨干部分炮校学员以及通化联合中学及其他学校的部分学生组成。团长伍本先,副团长赵军,助理张振学、杨平。初名“炮校文工团”或“炮政文工团”,1947年改为炮兵政治部宣传队(简称“炮政宣传队”);1948年初改为炮兵纵队宣传队(简称“炮纵宣传队”);1949年5月改为特种兵政治部文艺工作团(简称“特种兵文工团”),其间先后吸收了牡丹江军区文工团,牡丹江市政府文工团,朝鲜民主大同盟的艺光剧团的全体及天津艺光剧团的部分。张振学、赵军、杨平、丁冬相继任正、副团长。至新中国成立时已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拥有四个分队,一个编导组,成员达200余人的大型文工团。建团后即随军行动,历经通化、鞍山、四平、长春、吉林、牡丹江、宁安、西、东安、双城、榆树、沈阳进入天津,南下许昌至武汉。其间参加清匪反霸和土改;在各次攻势和战斗、战役中作战地鼓动和战勤工作;到各部队驻地和解放地区进行宣传演出。所演节目先后有:秧歌剧、歌剧《徐海水锄奸》、《兄妹开荒》、《白毛女》、《土地是我们的》、《火》、《为谁打天下》、《买卖公平》、《两个胡子》,话剧《抓壮丁》、《干活好》、《我们的医院》、《老耿赶队》、《民主青年进行曲》、《炮弹》、《胜利渡长江》、《群》等,此外还有朝鲜民族分队所演的颇受欢迎的民族歌舞。创作演出的节目有:歌剧《归队》、《抓俘虏》,话剧《母亲》、《土地还家》、《李小二参军》,活报剧《保卫通化》、《纪念“七·一”、“七·七”大活报》等;歌曲有《反攻》、《人民炮兵上战场》、《乘风扫落叶》等。1951年3月调京与华北军大文工团、装甲兵文工团合并,组成总政治部文工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