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40:1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70页(530字)

群体聚集其成员的力量。

衡量群体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指标、群体成员间的情感纽带。可分为内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四个层次。内聚力,即核心分子的团结、互相支持与互相依靠,是群体的关键。有了这种内聚力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吸引群体成员。同时,群体成员也会产生向心力,团结在核心周围,并且互相吸引,形成一种亲和力(见下图)。制约因素有:(1)群体是否满足成员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即能否代表成员的利益并在为成员谋利益中逐步实现群体目标;(2)群体对待成员是否公平、机会均等,即能否使每个成员都各尽所能,心情舒畅地为群体工作并获得回报;(3)群体内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4)群体是否有较稳定的社会地位;(5)群体成员是否与群体价值目标一致;(6)群体成员对群体是否有肯定评价;(7)群体成员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具有的地位是否稳定。

还受群体规模、成员沟通方式、成员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合作与竞争等因素的制约。高凝聚力的群体往往具有以下特征:(1)作为群体成员的自豪感;(2)对其他群体成员的喜欢;(3)群体帮助个人实现其理想与目标。

其大小会影响群体工作效率及其发展程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