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97页(737字)
个体在共同活动中交流思想、感情、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沟通主要通过言语、表情、副言语(包括音量、节奏等辅助言语和叹息、笑等类语言)、手势、体态、社会距离等实现。人际关系的前提与条件。具有协调、体健、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实现人际沟通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1)信息源,即发出信息的人。没有信息源,就无法进行人际沟通。(2)信息。这是沟通的内容,无此,人与人沟通的必要性就不存在。(3)信息渠道。
这是信息的载体,即信息通过何种方式、用何种工具从信息源传递给接收者。
(4)接收者。
信息为接受者所接收,这是沟通的根本目的。其特点有:(1)沟通双方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立场,都设想和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2)作为信息交流结果的沟通影响,只有在发送者和接收者掌握统一的编码体系的情况下才能实践,这不仅指双方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要求双方对语义有相同的理解;(3)沟通伙伴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刺激与反应互为因果;(4)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这与某些沟通渠道的弱点,同编码与译码的差错无关,是社会性与心理性障碍。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各种分类:(1)从发出信息的人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互变,可分为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2)按沟通与组织的关系,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3)根据地位的高低,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4)按沟通者之间相互依靠、联系的情况,可分为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彼此相倚沟通;(5)根据群体沟通网络,可分为轴型沟通、丫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6)根据通讯渠道,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又可分为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