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
书籍:教育大辞典第9卷中国古代教育史下
更新时间:2018-11-06 14:39: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辞典第9卷中国古代教育史下》第159页(282字)
原作“得手应心”。
谓熟习技艺,操作顺手而与心中意念相适应。《庄子·天道》:“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于其间。”《列子·汤问》:“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后多作“得心应手”,谓心中意念如何,手则应之而作为。形容技艺谙练,运用自如。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至于张公(僧繇)……岂惟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上一篇:箜篌
下一篇:教育大辞典第9卷中国古代教育史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