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长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369页(1475字)
① 十卷。
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曙峰,泰州泰兴(今属江苏)人。
因通天算入直内廷,改授检讨,官至左谕德。陈氏平生着述颇多,除此书外,尚撰有《春秋世族谱》、《春秋战国异辞》、《春秋战国通表》、《春秋战国摭遗》、《孔子家语注》、《左传分类》、《礼记分类》、《十七史正伪》等书。
杜预作《春秋长历》,陈氏认为杜书疏失过多,固作此书以补杜氏《长历》。此书共有四部分。
一是《集证》,备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之《律历志》以及《左传》孔疏、赵汸《春秋属辞》、徐圃臣《天元历理》、朱载堉《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中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杜注孔疏所无,亦不见《永乐大典》;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为《唐书·律历志》所无,皆为珍贵资料。二是《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算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先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作成年表,以求历元。
陈氏发现,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之差别主要在岁首确立之月份不同,而年月日之规定与划分却基本一致,皆是一年日,一月29日,十九年置七闰,同为古四分历。据此推得鲁所使用之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朔日。陈氏按四分法列出年月日,为鲁国十二公排出一清晰之年表。三是《历编》,依据杜预《长历》之佚文,列出《长历》所推算《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四是《历存》,依据其对古历之考证定出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与杜说两相对照。陈氏推得鲁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与杜氏《长历》所推算之辛巳朔相差一月。
杜氏以经传干支排列推算,得出隐公元年之前一年失一闰之结论,陈氏认为杜氏所推与《春秋》经传之干支及日食不合,考证隐元年之前一年非失一闰,而是多一闰,因而退一月,定隐公元年庚戌朔。杜预《长历》所使用之方法是以干支排列,比较原始,而陈氏精通历法,又能参考前人之研究成绩,故所推较杜氏精密,不仅能补杜氏之阙失,亦能正其讹舛。
陈氏此书所使用的考据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其后研究《春秋》历法之学者,如成蓉镜《春秋日南至谱》、罗士琳《春秋朔闰异同》、王韬《春秋历学三种》、盛百二《春秋日食考》等皆受其影响。现存《续经解》本,孔氏微波榭刻本。
② 一卷。附《补遗》一卷,《长历考》一卷,《春秋闰》、《春秋日食》。
清孔继涵(1738-1783)批校。继涵字体生,一字浦孟,号荭谷,曲阜(今属山东)人,乾隆时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深于《三礼》,尤精天文算术,校刻《微波榭丛书》七种及《算经十书》,皆称本,着有《红榈书屋集》行于世。据《晋书·杜预传》称杜预耽思经籍,着《春秋左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撰《春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但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则《盟会图》与《春秋长历》都是《春秋释例》中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始分别着录,到明代以后散佚,《永乐大典》中还保存《春秋长历》数篇。孔继涵该书即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春秋时历法非常混乱,原因是各国都有自己所用的历,不相统一。《左传》虽然纪事博洽,但谈历多差谬。
杜预《春秋长历》对《春秋》经传中的历法进行了整理,但也受到人们的批评。
孔继涵该辑本对研究杜预《春秋》经学有一定的价值。书后附有《补遗》一卷、《长历考》一卷及《春秋闰》、《春秋日食》,都与春秋历法有密切关系。该书收入《微波榭丛书》中,有清乾隆中曲阜孔氏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