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上

助语辞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8:31:2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679页(1346字)

一卷。

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

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

我国专释虚字的专着,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

《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语助》,题名为《新刻助语辞》。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陈雷所撰《语助》订补之作名《音释助语辞补义》。卢氏着作遂以《助语辞》之称较为通行。

《助语辞》收六十组虚词或与虚词有关的词组,共计一百一十八个词条。其中单音词六十六个,复合词和词组六十二个。

是书在编排体例上以分组释义,连类而及为主要方式,如“然”字条下,列“然后”、“虽然”、“然则、然而、不然”三个词条、五个词释“然”,连类而及于“尔”、“如”、“若”等。另一方式是把同义或近义词归为一组,在比较辨析中阐发其意义及作用,例如:“‘呜呼’、‘吁’:呜呼、嗟叹之辞,其意重而切;吁、亦咨嗟之辞,其意稍轻;此皆先叹息而后发语。更有‘于’字音呜,为语中叹辞。《尚书》:‘禹曰:于!’未转作此‘呜’字写,意则同。‘黎民于变时雍’、‘于缉熙敬止’,又作‘于戏’,音同。

‘于戏!前王不忘。

’”本书虽专释虚字,但其研究方法仍以传统训诂方法为主。对所辑语词,皆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并援引古籍以为例证。但《助语辞》对传统训诂有所突破,它总结了汉代以来训诂学家对虚字的研究成果,触及到某些语法问题:第一、对句子或句间的语义结构关系有所阐发。是书把其结构关系大致分析为转折关系、设问关系、假设关系和过接关系等。

第二、对某些虚词的用法和语法意义有一定程度的概括和归纳。

如把“而”字归纳为“转折”和“助声”两类,把“夫”字归纳为“发语之端”、“在句中与‘乎’字似相近”和“在句末者为句绝之余声”三类等。《助语辞》虽然还没有明确地划分词类,但对虚词用法和语法意义的归纳,已较前代训诂学着作有较大进步。第三,对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有所阐发。

例如,“者”字条说:“有‘者’前‘也’后。‘者’举其说于前,‘也’释其意于后以应之。

”这是说明“……者,……也”这种句式中,“者”与“也”的前后呼应关系。在“哉”字条说:“在句中如‘贤哉回也’、‘君子哉若人’直是叹其人之果贤、果君子。”这是说明在倒装句式中“哉”字所起的造句作用。《助语辞》是第一部专释虚词的着作,较之古籍注解中一字一句的零星诂解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书属于草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摆脱传统训诂的影响,往往从词义训诂角度阐发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训解颇含混不清,说明作者对“语法”尚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另外,释文例证不足,引文多不注明出处等亦为是书不足之处。

《助语辞》有明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是本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胡长孺序。

另有万历年间胡文焕编辑之《格致丛书》本,是本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胡文焕序,删掉了胡长孺序,且较《奚囊》本少了一页(少了六组十一个词),更名为《新刻助语辞》。

另有清陈雷撰,魏维新校订的《音释助语辞补义》,书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魏维新尚着有《助语辞补》一卷,书后附有王鸣昌、魏维新编订的《助语辞补义附录》。

日本享保丁酉年(1717年)刊刻《重订冠解助语辞》,是本亦录胡文焕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