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假借例释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8:41:4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698页(526字)
一卷。
清吴俜(其生平未详)撰。吴俜为广东鹤山(今高鹤县)人。
是编亦专论六书之假借,其大旨谓古人字少,故依傍同声而寄其事。其说曰:“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以寄之,此假借之本义。中古以后,文字日孳,古无其字者,代有制作,而作书仍沿用假借之字者,在今日为假借之又一类。而作书时,实未有其字,古书相传,转写变易,至于有汉,通借繁多,不可穷诘,凡同音皆得假借,所谓音同而义即随之;且有古文本有而亦用假借者,假借之用,至是愈广,此又假借之一类。然非制字之初便已如此。”其前一例,即制字时之假借;后一例,即用字时之假借;中一例,即始为无字之假借,继为有字之假借,与侯氏《例举》分别制字用字及制字用字时或相混之说,大意略同,惟较侯氏之说简约。
其举“臤”古文以为“贤”,“哥”古文以为“歌”,为在古人则为本无,在后人则为本有,尚嫌失于笼统。
《说文》所引古文,据其后序,皆指壁中书而言,非制字时始前之古文,乃新莽时甄丰考定六书时之所谓古文。此种古文,其中假借多以本有之字相假,不得尽谓为本无其字。《三体石经》之古文,当时即据壁中书传写,其中于本有之字,仍时假用他字,并不以本无其字为限,即其明证。
吴氏于此等处,均未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