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上

释说文读若例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8:53:2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712页(757字)

①一卷。

清金谷元(生卒年不详)撰。谷元字莲溪,江苏盐城人。光绪十一年优贡生,官四川知县。是书专释《说文》“读若”之例,谓其大要有三:一曰取本音以正俗读,如“肉”部“”下云:“省声,读若水之

”二曰取转音以存师读,如:“蝓,从虫,声,读若戾。”三曰取音义之同以明古今之通借,如:“,读若昆。”此三者虽未能尽《说文》“读若”之例,然循以求,则古今声音通假之例可明,《说文》方可贯通。是书有金氏家刊本。

②一卷。清陶有铭(其生平未详)撰。实乃朱孔彰(生卒年不详)代作。孔彰字仲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朱骏声之子。

光绪举人。精于小学,着有《说文粹》。

《说文》“读若”之字,有六百多条,清儒张行孚、洪颐煊、金谷元皆有论着,讨论颇为详尽。

是编专就音转立说。

大意谓《说文》“读若”之字,一音之字居十之八九,二音之字居十之一二,三音之字间或出现。《说文》既有形声,之所以复着“读若”,是因为古今多转音。云“从某某声”者,系古来造字之声;云“读若某”者,系今人认字之音。兹观其例:一音之字,有从本字之声者,如“瑂,读若眉”;有从同得之声者,如“逝,读若誓”;有从未省之声者,如“,从翩省声,读若翩”;有古音可互证者,如“亼,读若集”;有古文可互证者,如“剏,读若创”;有俗书可借证者,如“递,读若池”。

二音之字,有区别二字以证音者,如“珛,读若畜牧之畜”;有引经传以正音者,如“,读若《》曰‘瓜瓞’”;有引经即以本字正本音者,如“是,读若《春秋传》曰‘辵阶而走”;有引《方言》证音者,如“,读若楚人言恚人”。三音之字,如“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囱,引而下行读若退。”要之“读若”之字,有音兼义者,有音变而义不变者,有音变而义随便者。专就音韵以释“读若”,从而有补于诸家所未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