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789页(998字)
一卷。
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所据是清末的江浙方音。但胡氏在论述中很强调所作韵图的综合性,他说:“是编音呼声谱总谱,不拘何方字书韵书,皆得以辨其异,会其通。”谓可以囊括古今中外的语音骨架,可使各地语音“总汇一区,使万方可以类聚而群分”,谓“古韵、今韵、等韵三家皆得其通”。是书订声韵总谱十五图。将韵母分为十五部,并对其发音加以描写:舌向上“根”、舌穿牙“坚”、舌抵牙“基”、舌搜牙“孑”、舌向下“钩”,而“冈”、“甘”、“该”、“家”、“高”各韵的发音都是“张口”,“公”、“官”、“支”、“歌”、“孤”各韵的发音都是“笼口”。这十五韵分为开口正呼、开口副呼(齐齿)、合口正呼、合口副呼(撮口)。将声母分为二十二类,分属喉、腭、齿、牙、唇、轻唇。其分类为喉音:根(见)、铿(溪)、亨(晓)、恩(影);腭音:登(端)、吞(透)、能(来)、仍(穰);齿音:真(照)、称(穿)、申(审)、人(日);牙音:增(精)、层(清)、僧(心)、颍(耶);唇音:奔(邦)、喷(滂)、扪(明)、闻(微);轻唇音:分(非)、文(喻)。声调分为五声:阴平亨、阳平痕、上声很、去声恨、入声赫。
胡氏将十五韵分列为十五图,每图横列声母,注明属于喉、腭等;纵分四栏,分属开齐合撮。一栏之内再分五行,分列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之字。
声、韵、调交合之处列出反切及该小韵的代表字。韵目下注明方音,如“根”韵一图注明“扬州读根韵入声最清”,“福建读根韵如工韵,沔阳读根韵如坚韵”。有音无字之位也都填充切语。是书通例凡一百九十五条,始音呼声韵四图、总谱十五图读法十六条,次平侧声七条、开合呼三条、通转韵五条、音母十四条,次补空五条、韵母领首字二条,次合声翻切法九条、分等法七条、留清去浊法二条、配宫商入乐五条、双声叠韵三条、诗学平仄法一条,次先儒韵学三条、古今韵学四条、今古通韵法三条,次《诗经》韵法五条、《尔雅》韵法三条、群经韵法三条、《文选》韵法一条、《说文》及古字俗字韵法二十四条,次方音十三条、翻译十九条、隐语传声四条,次音韵明理十三条,次自述三条。是书一名《味根轩韵学》,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