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上

音韵问答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9:45:0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818页(776字)

一卷。

清钱大昕撰。钱氏生平见“恒言录”。是编于《潜研堂文集》中摘出问答十五则,并益以《同音假借说》、《古今方音说》、《答严九能书》、《答周松蔼同年书》等,遂成一书。

卷末有吴江沈懋德跋语,大略云:三十六字母,托言出自西域,不过神奇其说耳。郑樵无识,遂谓中国人不知七音,不亦愚哉!钱竹汀先生是编,大概举正亭林顾氏之讹。其中历引书中股肱丛脞、高冈元黄,以见母为华音而非梵音,尤为确论。

是以足以关渔仲之口矣。《音韵问答》云:字母两字固出于《华严》,然唐玄应《一切经音义》所载《华严经》终于五十八卷,乃实叉难陀所译,出于唐中叶,又在玄应之后。

而汉末孙叔然已造翻切,则翻切不因于字母也。翻切之学,以双声叠韵纽弄而成音。有叠韵,而后人因有二百六部。有双声,而后人因有三十六母。

双声叠韵,华学非梵学,即三十六母,亦华音非梵音也,谓见溪群疑之谱本于华严者妄矣。特以其谱为唐末沙门所传,又袭彼字母之名,夹漈不加详考,遂误认为天竺之学耳。案大昕谓“字母”二字出于《华严》;三十六母为华音而非梵音;反切不因于字母而源于双声叠韵。

钱氏于《十驾斋养新录》等书亦反复阐发此说。

案“字母”是悉昙、等韵从印度输入的术语;三十六字母确为表现华音者。然谓反切源于双声叠韵则误矣。

关于反切的起源,一派谓曾受梵文影响,宋之郑渔仲,沈存中、陈直斋,清之纪文达、姚惜抱等均主是说;另一派则谓反切源于双声叠韵或合音,是中国自己造出来的,顾亭林力倡之,陈东塾及钱竹汀等附和之。赵荫棠《等韵源流》云:“周秦至汉所有之合音,乃天然的(案双声叠韵亦当如是观),汉代以后之反切,而是人为的。这个人为的反切,非有外力不能产生。……汉哀帝以后正是梵文输入的时候,则学梵文者当然先知其拼音,因此而悟出来反切。”赵氏所言很是。是书刊入《昭代丛书》(道光本壬集补编)。

上一篇:入声表 下一篇:四库大辞典上目录
分享到: